Search

<感覺>

記得豆大約3歲多時,有陣子時常情緒暴走。

尤其...

  • Share this:

<感覺>

記得豆大約3歲多時,有陣子時常情緒暴走。

尤其是去幼稚園接他回家時,時常看到他在玄關處大哭,發脾氣或是在碎碎唸。

那陣子覺得心好累,有次和豆的班導師聊到這件事,問她有什麽建議,我該做些什麼事。

她說:「うん、子どもの気持ちを受け止めることです。」
(嗯......去接受小孩的情緒。)

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思考「接受情緒」又或者「接受感覺」究竟是怎麼一回事。是他發出一個類似龜派氣功的東西,我就收起來放到口袋嗎?或是像是捕手一樣,他不管投什麼球過來我就接起來。

「是這樣嗎?」

(不會內傷嗎?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件事我思考了好一陣子,某天和Yaekoさん在寫日台女生交換日記時,她提到的一件事讓我恍然大悟。

她說採訪唐鳳時,唐鳳提到媽媽的一件事使她印象深刻。

唐鳳說:「我很感謝媽媽從來就沒有否定過我的任何一種感覺,就是因為這樣,我可以承認那些感覺很真實的存在,而去整理它們。也因為這樣,我可以與世界產生連結。」

短短的一段話,意義深遠,也解開了我的疑問。

白話一點來說,感覺這東西雖然看不見,但它其實就是「我」的很重要的一部分,是「我」用來與世界相處,察覺「自己」究竟是什麼模樣的一個很重要的工具。

小孩就像是使用「感覺」這工具的新手,工具沒有附上簡單易懂的說明書,但操作失誤時常不被允許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「不要生氣!」

「不要哭!」

「你不要給我在這裡大叫,很丟人!」

「你再不停下來我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裡!」

「你可不可以不要想這麼多?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當小孩試著用不太純熟的方式去表達情緒和感覺,如果受到阻止或是忽視,那些情緒便無處可去。

有的就悶在心裡面,慢慢的讓心破了洞。有的就被當作是幻覺,只能說服自己那些從來就沒有存在過。最後「感覺」變成一個被荒置的物品,生了灰,變得麻木。

但長大後會漸漸明白,那些寫入記憶的情緒和感覺一直都沒有消失,只是一直累積又累積,在心裡面亂成一團。

終有一天要好好整理,不然會爆炸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總算是明白了「接受」別人的感覺是怎麼一回事。

也許我不能去完整感受豆豆的感受,也沒有辦法去消化那些不滿,但我可以做到的就是去「承認」那個情緒的存在。

自己沒有辦法好好把襪子穿好的無奈,事情沒有辦法依照自己所願的難受,同伴無法理解自己時的孤單,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麼只是想好好大叫或者在地上滾一滾......

以前總是他一生氣就跟著被激怒的我,後來只要感覺他的情緒要上來時,就會提醒自己不要去否認他的感覺。

「怎麼了!你現在是什麼感覺!」

「媽媽也跟你一樣時常氣到想在地上滾喔!」(真話XD)

「要不要我們先去旁邊哭一哭?哭完再講沒關係!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「就是因為被承認那個感覺真實存在過,所以才有辦法整理。」

想像著如果今天我覺得頭髮很阿咂很想剪,去了美髮院如果美髮師一直堅持我明明就是光頭為什麼要剪髮,肯定會很內傷。

想一想,這世界上真的只要有一個人就好。

有那麼樣一個人願意承認自己的感覺,就能跟世界產生連結。

有時感覺生氣,有時感覺悲傷,有時感覺幸福快樂。

從這些感覺中慢慢勾勒出「我」的形狀,然後才能去創造出不以別人的快樂為標準,真正貼近內心渴望的生活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以上,育兒生活中對於「感覺」的領悟。

IG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entaikotokyo/

blog
https://www.mtkomtko.com

pic豆最喜歡在路上到處尋找蒲公英的蹤影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